java面试- 深入理解JVM(七)——Class文件结构

简介: 什么是JVM的“无关性”?Java具有平台无关性,也就是任何操作系统都能运行Java代码。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Java运行在虚拟机之上,不同的操作系统都拥有各自的Java虚拟机,因此Java能实现“一次编写,处处运行”。

什么是JVM的“无关性”?

Java具有平台无关性,也就是任何操作系统都能运行Java代码。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Java运行在虚拟机之上,不同的操作系统都拥有各自的Java虚拟机,因此Java能实现“一次编写,处处运行”。

而JVM不仅具有平台无关性,还具有语言无关性。 
平台无关性是指不同操作系统都有各自的JVM,而语言无关性是指Java虚拟机能运行除Java以外的代码!

这听起来非常惊人,但JVM对能运行的语言是有严格要求的。首先来了解下Java代码的运行过程。

Java源代码首先需要使用Javac编译器编译成class文件,然后启动JVM执行class文件,从而程序开始运行。 
也就是JVM只认识class文件,它并不管何种语言生成了class文件,只要class文件符合JVM的规范就能运行。 
因此目前已经有Scala、JRuby、Jython等语言能够在JVM上运行。它们有各自的语法规则,不过它们的编译器都能将各自的源码编译成符合JVM规范的class文件,从而能够借助JVM运行它们。


纵观Class文件结构

class文件是二进制文件,它的内容具有严格的规范,文件中没有任何空格,全是连续的0/1。class文件中的所有内容被分为两种类型:无符号数 和 表。 
- 无符号数 
它表示class文件中的值,这些值没有任何类型,但有不同的长度。根据这些值长度的不同分为:u1、u2、u4、u8,分别代表1字节的无符号数、2字节的无符号数、4字节的无符号数、8字节的无符号数。 
- 表 
class文件中所有数据(即无符号数)要么单独存在,要么由多个无符号数组成二维表。即class文件中的数据要么是单个值,要么是二维表。

class文件的组织结构

  1. 魔数
  2. 本文件的版本信息
  3. 常量池
  4. 访问标志
  5. 类索引
  6. 父类索引
  7. 接口索引集合
  8. 字段表集合
  9. 方法表集合


Class文件的构成1:魔数

class文件的头4个字节称为魔数,用来表示这个class文件的类型。

魔数的作用就相当于文件后缀名,只不过后缀名容易被修改,不安全,因此在class文件中标示文件类型比较合适。

class文件的魔数是用16进制表示的“CAFEBABE”,非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谁说程序员的情商都很低! 

Class文件的构成2:版本信息

紧接着魔数的4个字节是版本号。它表示本class中使用的是哪个版本的JDK。

在高版本的JVM上能够运行低版本的class文件,但在低版本的JVM上无法运行高版本的class文件,即使该class文件中没有用到任何高版本JDK的特性也无法运行! 

Class文件的构成3:常量池

1. 什么是常量池?

紧接着版本号之后的就是常量池。常量池中存放两种类型的常量:

  • 字面值常量 
    字面值常量即我们在程序中定义的字符串、被final修饰的值。
  • 符号引用 
    符号引用就是我们定义的各种名字: 
    1. 类和接口的全限定名
    2. 字段的名字 和 描述符
    3. 方法的名字 和 描述符 

2. 常量池的特点

  • 常量池长度不固定 
    常量池的大小是不固定的,因此常量池开头放置一个u2类型的无符号数,用来存储当前常量池的容量。JVM根据这个值就知道常量池的头尾来。 
    注:这个值是从1开始的,若为5表示池中有4个常量。
  • 常量池中的常量由而为表来表示 
    常量池开头有个常量池容量计数器,接下来就全是一个个常量了,只不过常量都是由一张张二维表构成,除了记录常量的值以外,还记录当前常量的相关信息。
  • 常量池是class文件的资源仓库
  • 常量池是与本class中其它部分关联最多的部分
  • 常量池是class文件中空间占用最大的部分之一 

3. 常量池中常量的类型

刚才介绍了,常量池中的常量大体上分为:字面值常量 和 符号引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常量的数据类型不同,又可以被细分为14种常量类型。这14种常量类型都有各自的二维表示结构。每种常量类型的头1个字节都是tag,用于表示当前常量属于14种类型中的哪一个。

以CONSTANT_Class_info常量为例,它的二维表示结构如下: 
CONSTANT_Class_info表:

类型 名称 数量
u1 tag 1
u2 name_index 1

tag表示当前常量的类型(当前常量为CONSTANT_Class_info,因此tag的值应为7,表示一个类或接口的全限定名); 
name_index表示这个类或接口全限定名的位置。它的值表示指向常量池的第几个常量。它会指向一个CONSTANT_Utf8_info类型的常量,它的二维表结构如下: 
CONSTANT_Utf8_info表:

类型 名称 数量
u1 tag 1
u2 length 1
u1 bytes length

CONSTANT_Utf8_info表示字符串常量; 
tag表示当前常量的类型,这里应该是1; 
length表示这个字符串的长度; 
bytes为这个字符串的内容(采用缩略的UTF8编码)

问:为什么Java中定义的类、变量名字必须小于64K? 
类、接口、变量等名字都属于符号引用,它们都存储在常量池中。而不管哪种符号引用,它们的名字都由CONSTANT_Utf8_info类型的常量表示,这种类型的常量使用u2存储字符串的长度。由于2字节最多能表示65535个数,因此这些名字的最大长度最多只能是64K。

问:什么是UTF-8编码?什么是缩略UTF-8编码? 
前者每个字符使用3个字节表示,而后者把128个ASKII码用1字节表示,某些字符用2字节表示,某些字符用3字节表示。 

Class文件的构成4:访问标志

在常量池之后是2字节的访问标志。访问标志是用来表示这个class文件是类还是接口、是否被public修饰、是否被abstract修饰、是否被final修饰等。 
由于这些标志都由是/否表示,因此可以用0/1表示。 
访问标志为2字节,可以表示16位标志,但JVM目前只定义了8种,未定义的直接写0. 

Class文件的构成5:类索引、父类索引、接口索引集合

类索引、父类索引、接口索引集合是用来表示当前class文件所表示类的名字、父类名字、接口们的名字。 
它们按照顺序依次排列,类索引和父类索引各自使用一个u2类型的无符号常量,这个常量指向CONSTANT_Class_info类型的常量,该常量的bytes字段记录了本类、父类的全限定名。 
由于一个类的接口可能有好多个,因此需要用一个集合来表示接口索引,它在类索引和父类索引之后。这个集合头两个字节表示接口索引集合的长度,接下来就是接口的名字索引。 

Class文件的构成6:字段表的集合

1. 什么是字段表集合?

接下来是字段表的集合。字段表集合用于存储本类所涉及到的成员变量,包括实例变量和类变量,但不包括方法中的局部变量。 
每一个字段表只表示一个成员变量,本类中所有的成员变量构成了字段表集合。

2. 字段表结构的定义

类型 名称 数量
u2 access_flags 1
u2 name_index 1
u2 descriptor_index 1
u2 attributes_count 1
attribute_info attributes attributes_count
  • access_flags 
    字段的访问标志。在Java中,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一系列的修饰符,和上述class文件的访问标志的作用一样,只不过成员变量的访问标志与类的访问标志稍有区别。
  • name_index 
    本字段名字的索引。指向一个CONSTANT_Class_info类型的常量,这里面存储了本字段的名字等信息。
  • descriptor_index 
    描述符。用于描述本字段在Java中的数据类型等信息(下面详细介绍)
  • attributes_count 
    属性表集合的长度。
  • attributes 
    属性表集合。到descriptor_index为止是字段表的固定信息,光有上述信息可能无法完整地描述一个字段,因此用属性表集合来存放额外的信息,比如一个字段的值。(下面会详细介绍)

3. 什么是描述符?

成员变量(包括静态成员变量和实例变量) 和 方法都有各自的描述符。 
对于字段而言,描述符用于描述字段的数据类型; 
对于方法而言,描述符用于描述字段的数据类型、参数列表、返回值。

在描述符中,基本数据类型用大写字母表示,对象类型用“L对象类型的全限定名”表示,数组用“[数组类型的全限定名”表示。 
描述方法时,将参数根据上述规则放在()中,()右侧按照上述方法放置返回值。而且,参数之间无需任何符号。

4. 字段表集合的注意点

  1. 一个class文件的字段表集合中不能出现从父类/接口继承而来字段;
  2. 一个class文件的字段表集合中可能会出现程序猿没有定义的字段 
    如编译器会自动地在内部类的class文件的字段表集合中添加外部类对象的成员变量,供内部类访问外部类。
  3. Java中只要两个字段名字相同就无法通过编译。但在JVM规范中,允许两个字段的名字相同但描述符不同的情况,并且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字段。 

Class文件的构成7:方法表的集合

在class文件中,所有的方法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每张表来表示一个函数,一个类中的所有方法构成方法表的集合。 
方法表的结构和字段表的结构一致,只不过访问标志和属性表集合的可选项有所不同。

类型 名称 数量
u2 access_flags 1
u2 name_index 1
u2 descriptor_index 1
u2 attributes_count 1
attribute_info attributes attributes_count

方法表的属性表集合中有一张Code属性表,用于存储当前方法经编译器编译过后的字节码指令。

方法表集合的注意点

  1. 如果本class没有重写父类的方法,那么本class文件的方法表集合中是不会出现父类/父接口的方法表;
  2. 本class的方法表集合可能出现程序猿没有定义的方法 
    编译器在编译时会在class文件的方法表集合中加入类构造器和实例构造器。
  3. 重载一个方法需要有相同的简单名称和不同的特征签名。JVM的特征签名和Java的特征签名有所不同: 
    • Java特征签名:方法参数在常量池中的字段符号引用的集合
    • JVM特征签名:方法参数+返回值

Class文件的构成8:属性表的集合

目录
打赏
0
0
0
0
16
分享
相关文章
Java||Springboot读取本地目录的文件和文件结构,读取服务器文档目录数据供前端渲染的API实现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Java||Springboot读取本地目录的文件和文件结构,读取服务器文档目录数据供前端渲染的API实现
|
1月前
|
Java代码结构解析:类、方法、主函数(1分钟解剖室)
### Java代码结构简介 掌握Java代码结构如同拥有程序世界的建筑蓝图,类、方法和主函数构成“黄金三角”。类是独立的容器,承载成员变量和方法;方法实现特定功能,参数控制输入环境;主函数是程序入口。常见错误包括类名与文件名不匹配、忘记static修饰符和花括号未闭合。通过实战案例学习电商系统、游戏角色控制和物联网设备监控,理解类的作用、方法类型和主函数任务,避免典型错误,逐步提升编程能力。 **脑图速记法**:类如太空站,方法即舱段;main是发射台,static不能换;文件名对仗,括号要成双;参数是坐标,void不返航。
72 5
列表结构与树结构转换分析与工具类封装(java版)
本文介绍了将线性列表转换为树形结构的实现方法及工具类封装。核心思路是先获取所有根节点,将其余节点作为子节点,通过递归构建每个根节点的子节点。关键在于节点需包含 `id`、`parentId` 和 `children` 三个属性。文中提供了两种封装方式:一是基于基类 `BaseTree` 的通用工具类,二是使用函数式接口实现更灵活的方式。推荐使用后者,因其避免了继承限制,更具扩展性。代码示例中使用了 Jackson 库进行 JSON 格式化输出,便于结果展示。最后总结指出,理解原理是进一步优化和封装的基础。
解锁“分享文件”高效密码:探秘 Java 二叉搜索树算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文件分享至关重要。二叉搜索树(BST)以其高效的查找性能,为文件分享优化提供了新路径。本文聚焦Java环境下BST的应用,介绍其基础结构、实现示例及进阶优化。BST通过有序节点快速定位文件,结合自平衡树、多线程和权限管理,大幅提升文件分享效率与安全性。代码示例展示了文件插入与查找的基本操作,适用于大规模并发场景,确保分享过程流畅高效。掌握BST算法,助力文件分享创新发展。
深潜数据海洋:Java文件读写全面解析与实战指南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析与实战示例,您可以系统地掌握Java中各种文件读写操作,从基本的读写到高效的NIO操作,再到文件复制、移动和删除。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在实际项目中处理文件数据,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52 4
Git使用教程-将idea本地Java等文件配置到gitte上【保姆级教程】
本内容详细介绍了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的全过程,涵盖从本地仓库创建到远程仓库配置,以及最终推送代码至远程仓库的步骤。
84 0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154 29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本文介绍了 Java 应用常见的 CPU & JVM 内存热点原因及优化思路。
707 166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JVM内存划分原理、对象分配与流转、线上系统JVM内存设置、JVM参数优化、问题汇总。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