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代码执行顺序

简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ublic  class  StaticTest {
public  static  int  k =  0 ;
public  static  StaticTest s1 =  new  StaticTest( "s1" );
public  static  StaticTest s2 =  new  StaticTest( "s2" );
public  static  int  i = print( "i" );
public  static  int  n =  99 ;
public  int  j = print( "k" );
{
print( "构造块" );
}
static  {
print( "静态块" );
}
public  static  int  print( 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k +  ":"  + s +  "\ti="  + i +  "\tn="  + n);
++n;
return  ++i;
}
public  StaticTest( 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k +  ":"  + s +  "\ti="  + i +  "\tn="  + n);
++i;
++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 args) {
new  StaticTest( "init"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运行结果------
1 :k i= 0  n= 0
2 :构造块   i= 1  n= 1
3 :s1    i= 2  n= 2
4 :k i= 3  n= 3
5 :构造块   i= 4  n= 4
6 :s2    i= 5  n= 5
7 :i i= 6  n= 6
8 :静态块   i= 7  n= 99
9 :k i= 8  n= 100
10 :构造块  i= 9  n= 101
11 :init i= 10     n= 102

 原理分析:

/*
 * 没想到只是创建了一个对象,居然执行了这么多语句!下面我们逐条分析每条输出语句。
 * 
 * 首先我们需要对java程序的加载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
 * 第一执行类中的静态代码,包括静态成员变量的初始化和静态语句块的执行;
 * 第二执行类中的非静态代码,包括非静态成员变量的初始化和非静态语句块的执行,
 * 最后执行构造函数。
 * 在继承的情况下,会首先执行父类的静态代码,然后执行子类的静态代码;
 * 之后执行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和构造函数;最后执行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和构造函数。用图表示如下:
 * 
 * 第一条语句打印的是j相关的内容,所以执行了第7行代码。很明显该行代码执行的是非静态变量的赋值操作,这似乎不符合上述java程序加载规则。
 * 我们按照前述规则执行一下代码,
 * 首先会执行静态变量k的赋值,然后创建该类的一个静态实例。这时我们就会发现,第一条打印语句可能和该类的这个静态实例对象有关。我们尝试着创建这个静态实例,
 * 这时的程序加载过程又变为上述标准的加载过程:首先执行静态代码,然后非静态,最后构造函数。由于静态代码的执行是按代码的先后顺序进行,
 * 所以创建该静态实例时只有第一个静态变量k会赋值,后面的静态变量和静态语句块还都不存在;之后执行非静态代码,第一句非静态代码即是代码第7行的变量j赋值。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第一条打印语句会是第7行的代码。同时这也解释了第二和第三条打印,第二条打印语句执行非静态代码,执行之后就调用构造函数创建实例对象s1。
 * 
 * 同理,第4到6条打印语句是在创建静态实例对象s2时执行的。
 * 
 * 在完成两个静态实例对象的创建后,下面要执行静态变量i的赋值,这就是第7条打印语句。后面还会对静态成员变量n赋值。之后是执行静态语句块,打印第8行语句。
 * 执行完静态代码部分后,接下来要执行非静态代码部分,按照写代码的前后顺序先为j赋值,然后执行非静态语句块,这就是第9和10行的打印语句。
 * 在执行完上面的所有步骤之后,开始执行类的构造函数创建对象,这就是第11行打印语句。
 * 
 *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述代码的执行顺序依旧符合一开始说明的java程序加载过程。只是由于有两个该类的静态实例变量,导致打印语句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
 * 打印过程类似于一个递归, 每一次递归都按照标准的加载过程执行。
 * 
 * 该代码一开始给人很多疑问,感觉运行过程中会抛出各种异常,但是代码却神奇地打印出了11条语句,的确让人吃惊。第一个疑问是该类内部有一个该类自身的静态对象,
 * 是否会导致循环递归。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将代码第3或4行的static去掉,然后运行程序,就会提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为啥静态对象不会导致栈溢出,
 * 而非静态对象就会溢出?这是因为静态成员变量属于类所有,所有的类对象共享该静态成员变量,也即该静态成员变量只有一份,所以在递归的过程中,当发现正在创建该静态变量时,
 * 系统不会再去创建该变量,所以不会递归。但是如果是非静态对象,在递归的过程中,每次遇到该new语句都会再次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导致栈溢出。
 * 
 * 该代码中另一个疑问是变量i的初值。在静态函数print中会打印i的值,但是在打印的时候变量i可能还没有定义(前6行打印语句都没有定义变量i)。
 * 程序居然也给通过了,这说明静态变量的声明会在初始化之前完成,并赋初值0。
 */


      本文转自arac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skyarac/1347338,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6天前
|
Java 测试技术 应用服务中间件
常见 Java 代码缺陷及规避方式(下)
常见 Java 代码缺陷及规避方式(下)
25 0
|
8天前
|
Java
Java中ReentrantLock释放锁代码解析
Java中ReentrantLock释放锁代码解析
25 8
|
11天前
|
前端开发 小程序 Java
uniapp上传图片 前端以及java后端代码实现
uniapp上传图片 前端以及java后端代码实现
28 0
|
12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Java
23种设计模式,享元模式的概念优缺点以及JAVA代码举例
【4月更文挑战第6天】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旨在通过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重用。这个模式在处理大量对象时非常有用,特别是当这些对象中的许多实例实际上可以共享相同的状态时,从而可以减少内存占用,提高程序效率
30 4
|
12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中间件
23种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的概念优缺点以及JAVA代码举例
【4月更文挑战第6天】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原本由于接口不匹配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类适配器模式通过继承来实现适配,而对象适配器模式则通过组合来实现
30 4
|
13天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优化 Java 后台代码的关键要点
【4月更文挑战第5天】本文探讨了优化 Java 后台代码的关键点,包括选用合适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减少不必要的对象创建、利用 Java 8 新特性、并发与多线程处理、数据库和缓存优化、代码分析与性能调优、避免阻塞调用、JVM 调优以及精简第三方库。通过这些方法,开发者可以提高系统性能、降低资源消耗,提升用户体验并减少运营成本。
|
15天前
|
Java 开发工具 流计算
flink最新master代码编译出现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问题
在尝试编译Flink源码时遇到Java运行时环境致命错误:EXCEPTION_ACCESS_VIOLATION。问题出现在JVM.dll+0x88212。使用的是Java 11.0.28和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系统为Windows客户端,没有生成核心dump文件。错误日志保存在hs_err_pid39364.log和replay_pid39364.log。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检查JDK版本兼容性,更新JDK或参照错误报告文件提交Bug至http://bugreport.java.com/bugreport/crash.jsp。
|
16天前
|
Java
使用Java代码打印log日志
使用Java代码打印log日志
71 1
|
16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数据库
Java设计模式精讲:让代码更优雅、更可维护
【4月更文挑战第2天】**设计模式是解决软件设计问题的成熟方案,分为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Java中的单例模式确保类仅有一个实例,工厂方法模式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适配器模式则协调不兼容接口间的合作。观察者模式实现了一对多依赖,状态变化时自动通知相关对象。学习和适当应用设计模式能提升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但需避免过度使用。设计模式的掌握源于实践与不断学习。**
Java设计模式精讲:让代码更优雅、更可维护
|
17天前
|
SQL 设计模式 安全
Java单例模式几种写法以及代码案例拿来直接使用
Java单例模式几种写法以及代码案例拿来直接使用
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