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须知的浏览器内幕 缓存与存储篇(1)

简介: 本文禁止转载,由UC浏览器内部出品。0.前言大纲浏览器缓存和存储相关的功能分为四类:加载流程 Memory CacheApplication Cache(简称AppC...

本文禁止转载,由UC浏览器内部出品。

0.前言

大纲

浏览器缓存和存储相关的功能分为四类:

  1. 加载流程
    • Memory Cache
    • Application Cache(简称AppCache)
    • HTTP Cache
    • Cookie Storage
  2. Javascript API
    • Web Storage
    • Indexed Database
    • File API
    • Cache Storage(Service Worker的核心功能)
    • Filesystem API
    • Quota Management API
  3. 前进后退
    • Page Cache(Back-Forward Cache)
    • History
  4. 保存网页

术语表

英文 中文意思 解释
Resource 资源 所有的网络文件都称为资源,HTML文档、CSS、javascript、图片等
Loader 加载器 浏览器中负责加载资源的模块
net module/library 网络库 负责网络IO的模块,可简单理解为HTTP协议的实现者
Layout Engine 排版引擎 负责HTML解析和加载控制的模块,在WebKit时期,它被称为渲染引擎Render Engine

1. Cache综述

浏览器排版引擎中负责加载资源流程的模块,我们称之为Loader。在Chromium中,Loader被更细化为负责控制由HTML标准(包括HTML标签和Javascript)发起的各种资源加载过程,实际的网络IO由专门的网络模块负责,而在网络模块和Loader之间还有一层叫做fetch。fetch仍属于排版引擎,和网络模块之间是隔开层次的。对前端来说仅需知道fetch里面包含Memory Cache作为第一级缓存。Loader是依次按不同条件从Memory Cache、AppCache、HTTP Cache里获取已缓存的资源的,拿不到才会去下一种Cache里找。

// javascript伪码描述的加载过程
function loadResource(request) {
  CookieStorage.addCookieIfMatch(request);
  if (MemoryCache.containsValidCache(request)) {
    return MemoryCache.fetch(request);
  } else if (request.isFromAppCache) {
    if (AppCache.containsValidCache(request)) {
      return AppCache.fetch(request);
    } else {
      return AppCache.loadFromNetworkThenStore(request);
    }
  } else if (HttpCache.containsValidCache(request)) {
    return HttpCache.fetch(request);
  } else {
    return NetworkTransaction.fetch(request);
  }
}
AI 代码解读

其中,Memory Cache缓存的数据是始终保存在内存中的,AppCache和HTTP Cache都是在磁盘中。这个设计就是模仿CPU-内存-磁盘外存这三者。

磁盘属于外部设备,CPU不能直接访问硬盘上的数据,要先将硬盘上的数据读取到内存,然后CPU访问内存上的数据。Loader和CPU一样,无论是从网络还是从磁盘缓存加载,得到的数据都先组织好放在内存再继续其它操作。后续如果还要操作这些资源,就可能是直接访问内存中的备份,以达到极高的性能。

HTTP Cache如其名,属于HTTP(S)协议的数据流缓存,是排版引擎外的网络模块的一部分,数据存于磁盘。AppCache和HTTP Cache在磁盘缓存这部分的实现是一样的,只是根据规范而有不同的进出条件。从规范也可知,优先判断是否走AppCache。

下面是Cache中的数据流: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不好意思,图懒得搞得好看些)

从图中可以看到,Memory Cache会连同解码后的数据一同缓存,所以特别地快。

由于AppCache是由HTML标签里的manifest属性来操控的,属主动行为,所以暂不在Cache这一章中叙述。

无论哪种Cache,都是以URL为key做映射关系来判断是否缓存有响应数据。

在隐身窗口,Chromium是不会把任何资源写入磁盘的,所有的信息都放在内存中。但是其它浏览器,为了追求一定的用户体验,会使用HTTP Cache来存取部分资源。这就要求有一定的算法,既能保护隐私又能复用缓存。

2 Memory Cache

综述

Memory Cache不是任何规范要求这么做的,是浏览器的优化,但为了实现规范又自然而然需要这么做。因为浏览器窗口随时可能需要重绘,例如改变窗口大小、改变滚动条位置或JS修改DOM等,那么当前网页的所有资源都必须保留在内存中才能迅速响应,也就是不跳出当前网页,其所有资源都需要缓存在内存中。把这种缓存按一定算法在超出需要的时期仍保留,就成了Memory Cache。

因为Memory Cache仍属于排版引擎,数据可以被Loader直接使用,所以是最高效的Cache。根据HTTP协议,如果资源被设置成很快过期,那么过期以后即使Memory Cache存有备份,还是会向下一级Cache索取资源的。

除了过期,缓存是否可用还有一些条件,例如:method和body相同、安全政策相同(允许使用Cookie或凭证与否)、大部分的Header相同等。还有其它一些考虑,不一一列出了,但基本都有相关的规范来描述,且随着HTML5功能的增加还在扩充中。稍微一提是,如果这个资源Revalidation后仍可用(HTTP GET 304),也还是用内存的缓存,不是先淘汰再从磁盘拿。

Chromium的代码参考:

RawResource::canReuse()

ResourceFetcher::determineRevalidationPolicy()

内容

缓存的是原始数据和解码后数据。其中文本经过了UTF-8解码,图片会被解码成RGBA序列。

容量

Memory Cache的实现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当前页面用到的资源称为活动资源,离开当前页面后,在新页面没用到的资源都变成非活动资源。Memory Cache是对非活动资源是有限制的,容量为8MB,这包括原始数据和解码后的数据。对活动资源则无任何限制,并不会说不可见就释放掉。所以普通的无限滚动网页迟早会用尽内存,导致浏览器卡顿甚至crash。前端需要做的一个改进就是动态释放元素。当元素距离可视区域较远时,移出DOM Tree且无任何引用。或者简单地把img标签的src属性改名为src-src(可随意)属性即可。

淘汰

淘汰算法:LRU-SP(Size-adjusted and Popularity-aware extension to Least Recently Used),即加入资源大小的考虑再进行“最近使用”淘汰。可参考此文
http://www.is.kyusan-u.ac.jp/~chengk/pub/papers/compsac00_A07-07.pdf

命中率

无论哪种Cache,命中率都是性能指标之一。对Memory Cache来说即非活动资源被使用的比例。从前面几节的信息可知,命中率的自然增长一般需要用户持续在同一个网站内浏览,因为同网站的资源复用率最高,例如引用的jQuery URL都一样。

从这点出发可知,中小网站引用大流量网站的资源CDN是有一定的加速效果的。(CDN参考 http://www.jq22.com/cdn/

按照统计,命中资源中的比例:图片 > JS > CSS。

目录
打赏
0
0
0
0
13
分享
相关文章
数据的存储--Redis缓存存储(一)
数据的存储--Redis缓存存储(一)
207 1
数据的存储--Redis缓存存储(二)
数据的存储--Redis缓存存储(二)
90 2
数据的存储--Redis缓存存储(二)
HTML5 Web 存储详解
HTML5 Web存储提供了两种客户端数据存储机制:**Local Storage**和**Session Storage**。Local Storage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即使关闭浏览器数据也依然存在,适用于保存用户偏好设置等信息。Session Storage则在标签或窗口关闭时清除数据,适合存储临时信息。两者均提供了简单的API进行数据的存取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Web存储并非加密存储,不应存放敏感信息。现代浏览器普遍支持Web存储,合理利用这两种存储方式可提升Web应用的用户体验。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对存储系统,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和会话管理等场景。
【10月更文挑战第4天】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对存储系统,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和会话管理等场景。随着数据增长,有时需要将 Redis 数据导出以进行分析、备份或迁移。本文详细介绍几种导出方法:1)使用 Redis 命令与重定向;2)利用 Redis 的 RDB 和 AOF 持久化功能;3)借助第三方工具如 `redis-dump`。每种方法均附有示例代码,帮助你轻松完成数据导出任务。无论数据量大小,总有一款适合你。
121 6
Eko:一句话就能快速构建复杂工作流的 AI 代理开发框架!快速实现自动操作电脑和浏览器完成任务
Eko 是 Fellou AI 推出的开源 AI 代理开发框架,支持自然语言驱动,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从简单指令到复杂工作流的智能代理。
657 12
Eko:一句话就能快速构建复杂工作流的 AI 代理开发框架!快速实现自动操作电脑和浏览器完成任务
后端开发中的缓存机制: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后端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缓存机制,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南,涵盖缓存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如内存缓存、磁盘缓存、分布式缓存等)、主流技术选型(Redis、Memcached、Ehcache等),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并实施高效的缓存策略。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概述性质,本摘要直接点明文章将围绕“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两大核心展开,既适合初学者构建基础认知框架,也为有经验的开发者提供优化建议与实战技巧。 ####
Web应用中的存储方式有哪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前端徐徐”,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前端数据存储技术:Cookie、Web Storage(包括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IndexedDB、Cache Storage 和 Memory Storage。每种技术的特点和使用场景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开发需求。文章详细解释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特点和应用场景,并提供了代码示例。
735 2
Web应用中的存储方式有哪些?
大数据-71 Kafka 高级特性 物理存储 磁盘存储特性 如零拷贝、页缓存、mmp、sendfile
大数据-71 Kafka 高级特性 物理存储 磁盘存储特性 如零拷贝、页缓存、mmp、sendfile
140 3
HTML5 Web 存储详解
HTML5 Web 存储包括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前者提供持久存储且无过期时间,后者仅在会话期间有效。两者均支持键值对形式存储数据,容量约为 5-10 MB。`localStorage` 适用于用户偏好设置、登录状态保持及离线应用缓存;`sessionStorage` 则用于临时数据如表单输入。数据以字符串形式存储,可通过 `JSON` 方法处理对象。由于数据存储于本地,不适合存放敏感信息。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按钮将输入框内容保存至 `localStorage` 并进行清除操作。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