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1 三维模型重建算法

简介: 本节书摘来自CCAI《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一书中的第11章,第11.11节,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CCAI”公众号查看。

11.11 三维模型重建算法

由三维成像传感器获得的点云,实质上是在特定视点下对物体表面的离散采样。由于受自遮挡的影响,单个视点下获得的点云是不完备的,无法完整覆盖三维物体的各个表面。因此,大量研究集中于如何将来自多个视点的点云变换到统一的参考坐标系下 ( 即点云配准过程 ),进而将这些配准后的点云融合以得到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

一个典型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通常包括成对点云配准、多视点云配准以及三维表面重建三个部分。早期的成对点云配准算法大多借助转台或标记点等方式手动实现[4] ,费时费力且应用场景受限。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高精度且稳健的成对点云自动配准算法[5] 。该算法首先在点云上检测关键点并提取 RoPS 局部特征描述子,并利用特征描述子相似性获得两个点云之间的匹配特征对应点对;进而采用关键点的局部参考坐标框架计算可能的刚性变换关系;最后,采用改进迭代最近点 (ICP)算法实现点云之间的精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点云配准的旋转误差小于 1.0°且平移误差小于 1 倍点云分辨率。如图 3 所示,当重合度大于 60% 时,所有点云对均能实现正确配准。当重合度在 30%~60% 之间时,75% 的点云对能实现正确配准。此外,本文的成对点云配准算法对噪声和数据分辨率变化十分稳健。image
多视点云配准算法的任务,在于获得点云之间的邻接关系及邻接点云的变换关系。经典算法包括张树算法[6]和连接图 (connected graph) 算法[7] ,其缺陷在于运算量较大且只能对来自同一个物体的多视点云进行配准。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形状生长算法用于实现多物体混合多视点云的高效配准,并由此设计了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5] 。多视点云配准算法示意图如图 4 所示。首先以所有输入点云作为初始搜索空间 Φ,然后从搜索空间中选择一幅点云作为参考形状 R 1 。对于搜索空间中的点云 S i ,首先采用成对点云配准算法将其与参考形状 R 1 配准,如图 4(a) 所示。若二者之间的重合点数超过一定的阈值,则认为点云 S i 与 R 1 成功实现了配准,并将点云 S i 中与 R 1 的距离大于平均数据分辨率的点添加到参考形状 R 1 中,从而实现了参考形状 R 1 的更新,并将 S i 从搜索空间 Φ 中删除。接着,继续采用形状生长算法对搜索空间 Φ 中尚未验证过的点云 S i+1 进行验证,直到所有的输入点云均已更新到参考形状 R 1中,或 Φ 中没有输入点云可以实现与 R 1 的配准为止。在算法迭代的过程中,R 1 逐渐生长为一个完整三维形状,如图 4(b) 所示。与此同时,形状 R 1 的姿态在整个形状生长过程中均保持不变。因此,所有点云均被配准到一个公共坐标系(即R 1 所采用的坐标系)下。当形状生长过程完成后,便得到了所有可配准输入点云与参考形状 R 1 之间的刚性变换矩阵。采用这些变换矩阵将所有的输入点云变换到 R 1 的坐标系下,从而实现了输入点云的粗配准,进而采用多视点云精配准算法对结果做进一步优化,从而将配准误差均匀分配到整个三维模型中,如图 4(c) 所示。最后,采用体素空间隐式曲面表示法实现多视点云的融合,并采用 Marching Cubes 算法实现三维表面重建,从而到一个光滑无缝的完整三维模型,如图 4(d) 所示。image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多视点云配准算法对输入点云的次序不敏感,计算效率优于张树算法和连接图算法,能高精度全自动地实现单物体或多物体的多视点云配准,在对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点云上均能获得很好的三维重建结果。图 5(a) 展示了多个物体在多视点下的点云,图 5(b) 至 (e) 为多视点云自动配准后的结果。

image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大模型:引领人工智能新纪元的引擎
大模型:引领人工智能新纪元的引擎
|
30天前
|
传感器 算法 计算机视觉
基于肤色模型和中值滤波的手部检测算法FPGA实现,包括tb测试文件和MATLAB辅助验证
该内容是关于一个基于肤色模型和中值滤波的手部检测算法的描述,包括算法的运行效果图和所使用的软件版本(matlab2022a, vivado2019.2)。算法分为肤色分割和中值滤波两步,其中肤色模型在YCbCr色彩空间定义,中值滤波用于去除噪声。提供了一段核心程序代码,用于处理图像数据并在FPGA上实现。最终,检测结果输出到"hand.txt"文件。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基础——模型部分:模型介绍、模型训练和模型微调 !!
人工智能基础——模型部分:模型介绍、模型训练和模型微调 !!
157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智能时代的革命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GPT-3、BERT和其他深度学习架构,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在人机交互、计算范式和认知协作三个领域,大模型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那么本文就来分享一下关于大模型如何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智能化程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现有的计算模式并推动新一代计算技术的演进,并探讨这些变革对未来的意义。
41 1
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智能时代的革命
|
5天前
|
算法 Serverless
如何实现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型、Metropolis算法?
如何实现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型、Metropolis算法?
14 0
|
7天前
电信公司churn数据客户流失k近邻(knn)模型预测分析
电信公司churn数据客户流失k近邻(knn)模型预测分析
15 0
|
7天前
|
算法
R语言使用随机技术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
R语言使用随机技术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
15 0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达摩院
52个AIGC视频生成算法模型介绍(上)
52个AIGC视频生成算法模型介绍(上)
37 3
|
16天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算法
人工智能,应该如何测试?(七)大模型客服系统测试
这篇文稿讨论了企业级对话机器人的知识引擎构建,强调了仅靠大模型如 GPT 是不够的,需要专业领域的知识库。知识引擎的构建涉及文档上传、解析、拆分和特征向量等步骤。文档解析是难点,因文档格式多样,需将内容自动提取。文档拆分按语义切片,以便针对性地回答用户问题。词向量用于表示词的关联性,帮助模型理解词义关系。知识引擎构建完成后,通过语义检索模型或问答模型检索答案。测试环节涵盖文档解析的准确性、问答模型的正确率及意图识别模型的性能。整个过程包含大量模型组合和手动工作,远非简单的自动化任务。
31 0
|
26天前
|
算法
算法沉淀 —— 动态规划篇(斐波那契数列模型)
算法沉淀 —— 动态规划篇(斐波那契数列模型)
21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