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小细节: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微创新思维》——1.1 细节创新有没有门道?怎样借鉴创新?

简介: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伟大的小细节: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微创新思维》一书中的第1章,第1.1节,作者:文哲著,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1.1 细节创新有没有门道?怎样借鉴创新?

先来感受几个优秀细节设计的案例:ReadMe.io是一个能快速生成ReadMe文档页面(一种向使用者说明源码情况的介绍文档)的网站,因其非常呆萌的登录界面而广为人知。当用户在ReadMe.io的登录界面输入登录账号时,网站的吉祥物—一只猫头鹰会看向正在输入的账号;可当用户开始输入密码时,猫头鹰会非常自觉地用翅膀蒙上双眼,表示不会偷看,让人会心一笑。
image

再如,在Google Translate(谷歌翻译)中,当翻译的内容被用户第二次点击朗读时,语速会较第一次朗读放慢,以便用户能听得更清楚。两个人对话时,一方若没听清另一方所说的话,通常会问上一句:“对不起,没听清,再说一遍?”此时后者便会放慢语速、更清晰地重复一遍,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更高效的沟通方式。Google Translate显然也知道这一点。
image

在使用电脑时经常会遇到找不着鼠标指针在哪里的情况,此时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晃动鼠标,因为一个运动中的鼠标指针比一个静止的鼠标指针要显眼得多,可即便如此,依然会存在很难找到的情况。而在macOS系统中,当你晃动鼠标时,鼠标指针会瞬间变得非常大,然后恢复原状,这样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鼠标指针在哪儿。
image

Gmail(谷歌邮箱)有一个令很多人称赞的细节设计:当即将发送的邮件在正文中提到添加了附件,实际上却没有添加附件时,Gmail会弹出对话框指出这一点,并要求用户确认是否依然要发送邮件。这个贴心的设计对于发邮件总是忘记添加附件的人来说真是莫大的福音!
image

在Google Maps(谷歌地图)App里开启导航时,如果目的地在用户预计到达时快要/已经关门,或者还没有开门的话,会有个弹窗提醒用户,在外旅游的用户就能及时掌握各个景点在自己到达时是否开/关门。
image

在儿童的社交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两个小朋友A和B一起玩耍,突然A生气地对B说:“咱们不是好朋友了,哼!”B还不知道哪里得罪了A。可过了没一会儿,A又跑来对满是疑惑的B说:“咱们还做好朋友吧!”成人世界也不乏这样的人,美国轻博客网站Tumblr的设计就很生动地表达了对这类人的态度:当有人第一次关注你的Tumblr账号时,会收到提示“×××关注你了,哇哦!”;可当某人取消了对你的关注后又再次关注了你,提示消息则为“×××关注你了,呵呵,就这样!”。
image

上面所列举的优秀细节设计创新或能让用户感到非常贴心、可靠、有安全感,或能让用户会心一笑。总之,这些优秀的细节设计创新能让用户获得愉悦的使用体验。但是优秀的创新设计好像都来自一刹那的灵光乍现,创新能力则仿佛是一部分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天赋,创新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笔者从事互联网产品经理工作几年期间,扮演过不同类型产品岗位(产品经理、产品助理、产品设计师、产品实习生等)的面试官,对于人才挑选标准,每家公司都会有这样一条明确要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可这也总是唯一一条无法量化的指标,往往只能依靠面试官个人的判断。
创新是否有章可循?创新能力能否通过后天培养获得?创新是否有门道?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收集、整理了目前互联网产品中的大量优秀细节创新案例,并对其分门别类,试图探索其中的设计规律,以期总结归纳出一套能够系统指导产品经理们进行细节创新的方法论。作为本书最主要的内容,第2章至第5章会根据笔者从优秀细节创新中归纳出的较普遍的四种类型,分别分析总结如何做出优秀的细节创新,供大家探讨。
谈到创新,“抄袭”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它甚至是实现快速“创新”非常有效的手段。由于“抄袭”程度不一样,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到底是“抄袭”还是“借鉴”,亦或是又一“创新”。许多被人认为“优秀”的创新者虽然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但却输掉了整个市场。而那些被人认为是“模仿者”的,却有不少正风生水起,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独立创业”的方针,还是应该学会点“拿来主义”?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互联网发展史的学习、对一些典型“抄袭”案例的分析,挖掘出了“抄袭”表象下的更深层逻辑,在本书第6章第1节中集中论述。
另外,本书中会大量引用各种互联网产品的细节创新案例,有些创新是很多产品都采用的,难以考证究竟是哪一家的首创,本书中所有细节创新案例的列举并不代表笔者认同该细节创新是该公司或该产品的首创。此外,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本书尽量选用海外的案例。
任何创新都是有成本的,细节创新的收益往往并不大,把控好成本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书第6章第2节会就细节创新中的成本控制做相应的探讨。细节创新并不局限于互联网行业,对于很多传统行业来讲,细节创新也是赢得用户尊重、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有效手段。本书第6章第3节会列举同样适用本书创新方法论的传统行业细节创新。

相关文章
|
5G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3
《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3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3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1
《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1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2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2
|
机器人 5G 芯片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6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6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6
|
运维 5G 网络架构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5(二)
《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5(二)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5(二)
|
Java 大数据 5G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4
《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4
|
5G 网络架构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5(一)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5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5(一)
|
iOS开发 设计模式 UED
浅谈产品设计的抄袭、借鉴与创新
不少人觉得现在的产品设计过程总是伴随着抄袭和所谓的借鉴(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比如产品经理告诉设计师「我就要那个效果」、「你照着人家的产品做」或者「大家都采用这种方式」。而我们似乎总在看到那些优秀产品的设计之后,才知道,设计原来可以这么做。
1725 0
|
Web App开发 UED
《伟大的小细节: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微创新思维》——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伟大的小细节: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微创新思维》一书中的第2章,第2.1节,作者:文哲著,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1111 0
《伟大的小细节: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微创新思维》——导读
西方有句谚语叫“魔鬼在细节中(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既可以理解为细节决定成败,恰似我国古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创新实现大成功;又可以理解为陷入细节必将导致失败,恰似我国古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关注细节而忽视对全局的掌控。
1298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