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物联网产业的六大特征

简介:

这一次来真的!犹记得2002年左右,我们一群同事,到CMU大学取经,学了一套叫做普及运算的架构回来。当时一个简单的案例是室内定位,例如在一个大型办公室园区,你的合作团队成员在哪边,设备仪器在哪边,是不是有人在使用,其他各式各样的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都可以随时在自己的计算机一目了然。

那时候有一次演讲,我随口说了一个牙刷的情境,早晨你起来要刷牙时,牙刷会讲一个笑话给你听,让你刷得特别开心。后来又弄一个魔镜的专利,约会前只要看着魔镜,可以看到各式化妆手法后的脸孔和衣着。

过几个月后,我又提了一个计划,叫做无所不在的影像,就是每个重要地点广设无线摄影机,然后有个中央控制的机制,需用到的人可以去查询,所以我们就可以随时看到北海岸的风浪、看到东北角的日出、看到山上的樱花、2环路的车阵。

那一段时间,很多的想法蜂拥而至,但并不受到太多关注,产业大部分都在为智能手机的大市场而做准备。离开那个工作前,我们实作了 Zigbee 完整通讯协议的程序代码,称整个应用叫做无所不在的感测控制系统。

这意思跟更早之前,刚开始个人计算机比较普遍的年代一样,有人开始幻想计算机会统治世界,控制机器人来管理交通、生产、秩序等。有人幻想家里冰箱、电视、洗衣机、门窗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自动服务它们的主人。

直到Internet 互联网出现,大家又开始幻想一次;移动网络出现又再度幻想一次;然后云端运算和社群网络普及后,继续幻想;但这一次,可能是来真的了 !!

因为:

▲网络基础建设趋于完善

▲Open Data 广度增加

▲半导体技术让指令周期大增、功耗和芯片微小化

▲微机电技术促使各类传感器普及,准确度也提升

▲智能手机普及

这一切都推动人类的世界往新的科技疆域前进,那就是所谓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而要看清物联网的本质,应逃不出以下6点特征。

  1. 估算与资料融合

今天,有很多APP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看到城市里的交通状态,上班族除了固定上班路线外,早上起床手机打开看一下路况,自己也就能决定今天要搭什么交通工具、什么时间出发可以准时上班。

对APP开发者而言,他们就是通过地图厂商大数据系统,提供 Web API,通过这组API,我们可以查询到路况、公交车、停车位和共享单车…等实时信息,其中公交车动态信息就包含路线、去返程、预估抵达时间,每三十秒更新一次。对应的程序可以判断数据后,套在地图上,或是以简单的视觉呈现在用户接口上。

如果是把这个功能放在家里的闹钟里,也许可以自动微调整闹钟时间,例如今天路况特别多,“估算” 车程耗时长,那闹钟就提前十分钟响,闹铃音乐拨放后,语音合成讲一下路况信息。那主人就可以很清楚了解状况。

那么交通信息怎么自动上传到公开数据平台呢?

如果几年前的话,也许需要派驻人员在路边属车流量,定期回报。而现在有太多方法可以 “估算” 了,例如:

微波雷达车辆侦测器,架设在路口制高点,可以同时监控各个方位的车流方向和数量。

感应线圈,埋在马路上,线圈通电基本上有一个电感量,汽车通过时,电感值产生变化,即可判断车流量,那如果埋两个连续的线圈,就可以估计车速。

影像监视,在马路架设摄影机,借助计算机视觉,识别车辆数目与移动方向和速度。

高速公路上的ETC,用RFID的方式识别汽车经过量,两个ETC判读点之间可以很准确算出特定汽车的平均速度。

GPS追踪,公交车上架设GPS,通过3G网络定期回报坐标,后台即可算出其速度,再估算路况。

民众的智能手机,回报GPS方位到Google Map,后台可以估算整体路况,并在Google Map上显现。

这边出现很多 “估算“字眼 ,英文叫 Estimation,因为每一种传感器,都会有误差,通常没办法达到百分之一百的准确度,所以只能估算。要达到很准确的估算其实是不容易的,这中间需要有传感器的数学模型、算法推导、与实际修正等数据融合技术,没有沟通的话很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误解。

  1. 政府开放资料打开无穷可能

199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的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资助 UCLA 一项名为 Smartdust 的研究计划。这项计划就是在开发无线感测网络的相关技术,包括为小型传感器、MEMS技术、低功率无线网络技术、Mesh网络、TinyOS,与传感器融合与整合,和信息描述与整合技术等。

在军事上面的应用,若军队要去登陆一个区域,先由飞机从高空撒下一批微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到了地面,开始侦测地形地物、并且互相链接成一个 Mesh网络。我方地面人员或是侦察机一接近,即可收到整片网络收集到的信息。这种微形传感器也许可以做到一个一块钱,那撒下一万个,也许就可以覆盖 3-5平方公里的区域。

这种概念就是物联网IOT,如果我们把这种无线感测网络的概念,放在国土监控应用上,那么民众就可以随时查看地理信息,而且是实时的。今天突然地震,我们刚好在看房子,就可以打开手机APP看一下,到底这种地震对我们正在看的地点影响多大,同时可以查看看这个地点的土地量测探勘结果,是不是断层带、顺向坡之类的,以免踩到地雷。

同样的物联网 IOT概念,应用到天气观测,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开放资料平台,通过 web API 可以让我们查到天气预报、地震海啸等。也可以应用在全球,比我们早开放的有美国政府的Open Data (data.gov)、英国政府的 data.gov.uk 等,有需要的话,用一下搜索引擎应该可以找得到你要的数据服务。

3.物联网IOT成功关键:完整反馈控制系统

个人健康相关的应用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兴起,其中低功率蓝牙的成熟化也许是一个引爆点。平常休息测量一下心跳,运动中量测心跳、运动后量测心跳,整个过程以运动生理学的论点,至少可以让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运动强度,避免运动时进入无氧区而缺氧导致晕眩甚至休克。

运动时心跳量测的方式,过去比较准确的是带着心跳带,通常待在胸围下方,心跳带侦测心脏跳动产生的电压差,来计算每分钟的心跳频率。在户外运动应用,通常使用ANT+的无线通信规格,一年下来心跳带只需更换一次硬币大小的水银电池。动态数据则传输到支持ANT+的手表或自行车表,这些表通常具有GPS功能,通过记录运动轨迹、高度变化心跳,计算机就可以计算分析运动速度、消耗热量、运动强度等信息。

一般智能手机大部分不支持ANT+,而是支持蓝牙通讯,也因此具备蓝牙的心跳带、手表、各类传感器就渐渐蓬勃发展。搭配上智能手机的好处是,今天我们在运动时,资料可以通过 4G 同步实时传输分享到亲友端,当我们参加自行车赛时,亲友就在网络的另一端看到赛事情况,知道你在哪一段路上、车速多少、转速多少、心跳多快等。如果你有教练的话,这学习效率就会变得很高。

同样的概念,就有睡眠观测、血压量测、血糖测量、体酯体重、体温等各式的生理信息,搭配医疗健康服务,家庭医师就可以很了解。而长期下来的资料累积,储存在服务端或云端,则可以分析出区域健康信息,这收集到的数据集合也就属于俗称 Big Data 的一种。

不管个人健康物联网如何收集数据、过滤数据,这些数据都会牵扯到各个专业领域的分析辅助与服务,有了智能手表基础数据之后,是不是得要有一个反馈修正,才会达到真正的效益呢?

这个反馈修正可能是医师给的药方、慢跑教练给的课程、建议的新跑步鞋、亦或是健康管理师建议换的新床垫。也就是说,物联网IOT 的成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

话说最近的穿戴式设备还是很乌龙,譬如晚上睡觉时,智能手表在观察睡眠,手机放客厅收到一些讯息,手表就震得不停;主人在熟睡,手表快没电了也在那边震得不停,本来睡眠质量95%,被这样两三震隔天一看,变成70%,过两天就想把这玩意给丢掉,也不要拍卖以免害到别人。

  1. 提升使用者体验

穿戴式设备过去用在特种部队和工业上,在一般生活上毕竟还是刚开始,健康监控设备除非很必要不然其实很少人会喜欢整天戴在身上。例如说:

心跳血压类的,大家想想哪一种人需要整天戴在身上?嗯,没错,就是快要挂掉的人。

体温计,谁最好整天带着?对,就是想要生Baby的女性,需要完整准确的基础体温预测排卵期。

在房屋里面安装一些侦测器,身上带着跌倒侦测的,哪种人需要?你应该猜到了,独居老人。

谷歌眼镜呢?工程师、科学家、还有那些欠扁的人吗?新闻说有人带谷歌眼镜进夜店,被揍出来。

GoPro 穿戴式摄影机?也许要自己录教学影片的蛮适合的,因为自己一个人两只手,其实很有限,用第一人角度自动拍摄,不亏是一个好方法。

智能手表?… 手机放包包的人也许很需要,比较不会漏接电话,另外一种可能是不嫌充电很烦的人吧!

穿戴式设备链接到智能手机,在连结到云端与服务反馈,可以变成一个反馈系统,现在很发散,但也许过几年后,会收敛到一个很有用能满足特定族群的功能。但这都需要反反复覆的探讨使用者的经验反馈,然后反复修正改良,就像艺术雕刻一样,切了雏型反复从不同角度观察体会,同时精雕细琢才能成就完美作品。这种以设计思考方法所开发出的产品系统,才有机会大幅改善人们生活或是创造出跳耀式的利润。

  1. 导入设计思考,从人本出发

看到这里搞不清楚物联网 IOT 是什么东西也是正常的,太多样性的应用、太多技术选择、与太多数据。应用领域上通天文宇宙探索,下达地理人文;太多技术,半导体、系统、软硬件、感测与机电系统;太多资料,手机连网也属于物联网的一类,光目前每年销售十亿来只的智能手机,每台每天多来一次网页搜寻就有十亿笔数据。以布置交通流量感测为例,一个路段车流量一天如果是一百万,那一个城市累积一个月的资料也是很可观。

这里我只能说物联网IOT 没有特定技术,也没有特定解决方案。例如智能电表节能应用,电表通过联网与管理系统间通讯,到底是要用 PLC、Zigbee、WiFi 或是 4G 得因地制宜。就像节能厂房里面的照明设备一样,让每座照明灯都联网,让后端可以有系统化的做节能控制,也是有不同的组合。

进入物联网IOT时代兴盛期,没办法眷恋单一技术组合,科技人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广从生活体验、观察、发掘问题、研究、雏形、持续验证与修改。就如采用 IDEO 的 Design Thinking Methodology 解决问题一样,一招解万难,同时考虑到使用者的利益与满意度、技术可行性、和商业价值。

举ETC例子来说,要解决的是收费问题,虽然后面可能隐藏着监控的企图,所以政府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汽车联网,当然汽车通过监控感应把位置传送到后端计费,也就是物联网的一种。

  1. 生态系统思维的新商业模式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在规划 ETC 的时候,广泛询问用路人的意见,应该会得到一个答案:不要收费最好,而且可以把 ETC 基础建设全部省下来。别开玩笑了,咱们国家没这么富有与慷慨,除非挖到大量石油或黄金,否则使用者付费应该是比较务实点。

牵涉到连网,物联网IOT 有别于过去的单一产品,利润和成本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和销售。过去 Sony 做了很多创新的产品,例如过去很成功的随身听和一时领先业界的电子书。

Sony创办人之一的盛田昭夫,在1979年开始主导推出了Wlakman(随身听),搭配耳机席卷了青少年市场,到了1998年,据统计Walkman在全球销售超过两亿五千万部。过程中一直演进的很顺利,从卡带式、CD、到 MP3、然后融入Xperia Android Phone。

而电子书方面则差强人意,从2006年e-ink 显示技术的 PRS-500开始,陆续演进灰阶度提升、支持触控、轻薄化、支持无线网络、3G、与多种电子书文件格式等,也建了自己的 Reader Store 卖电子书。但 2014年二月,Sony宣布结束美国市场的Reader Store,让消费者转换到 KOBO 。

不管随身听或电子书,在最近一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革新过程,相较于 Apple iPod 和 Amazon Kindle ,都可以看到 Sony 这段时期创新脚步的落后。其中一项很重要原因就是商业结构的改变,原本单纯的设计制造与销售,在新的时代里已经加入必要的 “内容服务” ,成本利润的计算与整体服务链的复杂化,也不是单纯地把电子产品做得很漂亮或C/P值很高就可以生存,搭配内容服务的商业模式变成现代消费者认知的完整产品。

过去我们习惯把一个实体产品做好,搭配售后服务也是只有维修这个产品,或提供使用上的咨询服务。现在东西联网了,卖方责任和服务范围都会加大,在设计物联网IOT产品的过程,得把视野拉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目录
相关文章
|
26天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未来技术纵横谈: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的革新之路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块链、物联网(IoT)以及虚拟现实(VR)这三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潜在应用场景,揭示它们如何塑造一个更加智能、互联和沉浸式的未来世界。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综合分析,我们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理解它们在未来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影响。
23 7
|
1月前
|
传感器 物联网 测试技术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_kai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_kai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_kai
|
11天前
|
存储 供应链 物联网
未来技术纵横谈: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革新
【4月更文挑战第7天】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正不断重塑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及商业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互联和沉浸式的未来世界。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和去中心化特性,为安全性和透明度设立了新标准;物联网通过使设备智能化和网络化,推动了自动化和效率的飞跃;而虚拟现实则在娱乐、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文章还将剖析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展示它们如何联合起来推动创新。
11 0
|
13天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未来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的新趋势
【4月更文挑战第5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些技术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且开始相互融合,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本文将探讨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
|
15天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物联网
关于物联网的技术与概念
关于物联网的技术与概念
24 4
|
20天前
|
安全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技术的融合潮流: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革新之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等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揭示它们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区块链技术以其独特的去中心化特性和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能力,为安全性和透明度树立了新标准;物联网通过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广泛部署,实现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对接;而虚拟现实则在沉浸式体验上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这些技术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互联和互动的未来。
|
23天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未来交织:区块链技术、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革新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提供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征,物联网实现的智能设备互联,以及虚拟现实创造的沉浸式体验,三者结合预示着一个高度自动化、安全和交互性极强的未来。从金融到医疗,从教育到娱乐,这些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多个行业的变革。
|
24天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未来技术浪潮: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革新融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虚拟现实(VR)等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多样化应用场景,揭示它们如何各自独特地以及相互交织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为数据安全和价值交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物联网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优化了资源管理和生活效率;而虚拟现实则在娱乐、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创造了沉浸式体验。这些技术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更加互联、安全和虚拟的世界,它们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创新的边界,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
25天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技术纵横谈: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新纪元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新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虚拟现实(VR)等正逐渐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正在金融、供应链管理以及身份验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物联网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了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和工业4.0的发展。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在娱乐、教育和远程协作等方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文章旨在为读者描绘一幅新兴技术如何塑造未来社会的全景图。
|
25天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技术纵横谈: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与革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等正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这些技术不仅自身快速发展,而且在交汇融合时产生新的可能性,推动着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升级。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相互之间的结合点以及在多个应用场景中的创新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未来技术趋势及其应用的全面视角。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