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个996或247,你的团队就是互联网团队了?

简介:

2fdb59e3d367dd2ded7fd8b8b1cbf0b01e5b1053

题图: from Zoommy

上个星期,某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在医院挂水的照片,并自嘲的写到 “连续996一个月了,在互联网团队工作,真心扛不住啊”,有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评论区嘲讽道:“一个月?都一年多了,没见你们公司业务有啥增长呀,你们天天都在瞎忙啥呢?”

记得去年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他说互联网公司的996已经过去,247是大势所趋,并声称某讯某团队是247,一天24小时,上7天班,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勤奋。

的确,996就是互联网节奏,247就是面向未来,这就好比现在你到任何一家公司,与某技术负责人交流,问他 “你们的研发模式是敏捷还是传统啊?” 他肯定拍着胸脯告诉你 “废话!当然是敏捷啊!我们不但快速迭代,而且有任务看板,所以我们就是敏捷模式。”

不喷别人,我也是这么回答的,并且比他们嗓门更大,腰板拔的更直。

这也正常,人都会因为潜意识的关系,将印象转变为言谈行为,并逐渐将某些词汇与现实进行接壤,哪怕是一些错误的暗示。

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此以几年前某同仁的教学视频为基石,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对互联网团队的理解。

e13217b76122d40ee03db8a628705b00431e845e

提到互联网团队,你优先会想到什么?

在普通人的脑海中,一提到互联网,首先会想到工作时间超长,比如鸡叫做到鬼叫,有上班时间,没下班时间那都是常态。再比如开年会包游艇,优秀员工送Tesla呀,年会请波多野结衣来助阵呀,总感觉不仅花起钱来非常壕气,而且还舍得花钱。

在技术同学的心里,一提到互联网,更多会联想到什么大牛啊,架构师啊,拥有海量高并发场景,或者 “去IOE”、“分布式”、“容器化” 等耳熟能详的技术名词。

如果拥有以上这些属性,是否是成为互联网团队的关键呢?我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进行下解读:

f2f08e79966b08081ccaf7592120e82894c52c9c

在某通讯行业软件公司,有A团队与B团队,在局方的项目中都很努力,但得到的评价却不同。

先说A团队,做的非常好,也没出什么问题,A团队的局方也没对他们留下什么印象。再说B团队,由于经常凌晨起来给客户解决问题,所以B团队的局方特地给他们公司发了感谢信,赞赏他们具有互联网团队精神并把B团队推荐给了其他局方。

显而易见,在客户眼中,B团队不仅态度好,并且具有拼搏精神,所以就默认他们就是互联网精神的体现,而且还给了更好的绩效。


为什么讲这个案例呢?因为许多人会认为通讯行业相对偏传统领域,按传统观念,会认为A团队会受到好评,可结果却恰恰不是。

传统团队与互联网团队,差异在哪里?

如果以上只是客观印象,那么互联网团队与传统团队的差异究竟在哪里?那些听上去很牛的评价都是从何而来的呢?

7ab6b1d945d87889dfca96dc86b7f3ac59ad500f

相比互联网团队,传统团队的成员更关心如何将现有业务做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老板,工作模式是面向老板工作,而老板在想些什么呢?面对团队管理,大部分老板的脑海中都仿佛有着类似的 “如何推动这些人能够那更少的工资,产出更高的效率” 的标准化公式,比如通过KPI、打卡及加班时间来确定你是否努力,再比如通过你所产出内容的量化程度来评判你是否获得好评。

3a34c5a93bd287fbd1afc72a5ccf709f22515ab1

在互联网团队中,老板的角色突然不见了,替而代之的是用户,团队开发这个业务,核心目的是什么?怎么去影响用户?相比传统团队,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为什么呢?如果工作模式是面向老板,至少工作内容是确定的,比如说老板叫你把这事情干完,谁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干完,谁就有好的绩效,但工作模式是面向用户,即使是老板也无法强迫用户,而通常由用户的体验来决定

所以,在传统团队你总会听到有人说 “这个事情我知道该做成什么样子。”,或者 “我觉得就应该做成这个样子”,只要符合老板胃口,这事也许就成了,而现在突然老板说了不算了,面对用户又无法得知他会有什么反应,所以我们必须要去猜,为了猜要去做一些事情后交给用户去用,然后根据用户的反应再去猜。

面对目标的不确定性,团队也会变得不确定,因为你用什么方式工作才能达到最佳?你用什么方式用户才会满意?因此产出要快,反馈也要快,最终让这个不确定性变得更好,或让猜的能力变得更强。

ee3453eedabd8a1fd68e7f6230ddc9df0933fa69

我通过两句话,简要的进行下对比:

在传统团队中,通常由一个领导或者老板指定一个明确的边界,所有要做的事、要追求的目标、最后的结果都是被明确的,因此团队特别推崇流程化、标准化等规则。


在互联网团队中,因为不知道用户的反应是什么,所做的事与追求的目标都无法确定,所以必须打破边界,除了硬件与人力成本能够确定外,如用户满意度、流失率都无法确定,因此追求在确定的成本下,追求更多的用户留存与黏性,推崇自主、快速产出与快速反馈。

你适合做互联网团队的管理者吗?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无论是互联网团队,还是传统团队,管理者的风格决定着团队的价值观导向。

4ca206e09ffde76bc0e2ffff21a6f0062037ffe0

我觉得,判断互联网团队管理者的标准可以通过三点来衡量:

  • 先说业务模式,他能否帮助团队去找个业务指数型增长的机会,比如用户是否能有十倍的增长,业务流量是否能有百倍的增长,而不应该去思考采用什么手段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 再来说心态,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是厌恶不确定性,并且希望自己的目标能够被确定的,所以互联网管理者也经常会遇到下属来找你,不断的来找你询问下一步该如何做,下一阶段目标该如何制定,而此时,互联网管理者要帮助大家打破边界,帮助团队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 最后谈技术,当你的流量增长十倍时,你的技术选型与架构一定产生巨大的变化,当你的业务逻辑产生变化时,你的应用系统轻则迭代版本,重则发起重构。在互联网技术团队中,管理者通常也扮演着技术负责人的角色,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团队从容应对,不但要满足业务需求,还要避免由过度设计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cb60c36c8a373e23ca76f0036c9c889808f973fa

不是你用个看板,你就是敏捷,不是你搞个996或247作息时间,你就是互联网团队了。在我看来,许多团队目前正处于 “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阶段,怎么理解?

许多业务驱动型企业的老大,希望得到互联网团队的效率,却又不愿舍弃传统团队的权力。为什么?因为他们多数非技术出生,他们正在转型的路上。

被我说中了吗?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10-15

本文作者:王晔倞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技术琐话 ”,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技术琐话”。


相关文章
|
10月前
|
SQL 移动开发 数据可视化
颠覆你的认知,业务同事都能开发软件,我简直无地自容……
颠覆你的认知,业务同事都能开发软件,我简直无地自容……
|
7月前
|
开发工具 git 开发者
面对躺平同事,我开发了一个插件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面对躺平同事,我开发了一个插件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7月前
|
敏捷开发 Cloud Native Go
做好面试前的功课:了解公司文化和技术栈
做好面试前的功课:了解公司文化和技术栈
32 0
|
Unix 程序员 Apache
当开源遇见 KPI,全球化 VS 本土化,开源的理想与现实该如何和解?
最近几年,开源在全球蓬勃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人投身于开源生态中,除了开发者,不懂代码的人也能为开源社区做贡献;另一方面,开源贡献的形式更多元,不再拘泥于写代码,文档贡献、开源布道也是建设开源生态的重要动作。
200 0
|
移动开发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项目发展思考(无刻意推广5千日活,软件开发将完成的情况下)
项目发展思考(无刻意推广5千日活,软件开发将完成的情况下)
89 0
在一个执行力极差的团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执行力极差的团队能把一个公司活活的拖死,在这种团队中工作是一种怎么的体验呢?相信很多小伙伴会对这种团队的工作氛围感兴趣。正好冰河在假期与一位经历过这种团队的朋友聊天,聊到了这个话题,今天就给小伙伴们总结下在一个执行力差的团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60 0
|
Android开发 开发者 UED
创业开发团队的9个误区
如今的创业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服务交付的速度,创业公司的开发者也与创业团队的其他成员一样,整天忙于救火,因此往往搞错重点和优先级,并最终为公司带来大麻烦。
235 0
创业开发团队的9个误区
|
存储 SQL 前端开发
我是如何失去团队掌控的?一个技术总监的反思
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技术总监,在过去的快三个月里。我带着从40多个人的研发团队(包含需求、开发、测试)里抽调出20多个人去为公司开疆拓土。在这快三个月中,我们一起奋战奋斗拼搏。在过程中,我通宵时间超过半个月,干到凌晨4/5点的日子数不胜数,干到凌晨1/2点日子更是习以为常。整个团队绝大多数人近乎两个月没有周末,辛苦异常,是实实在在的高峰体验。但是三个月后,我带着失败和一身的惨痛教训回到公司。
|
监控 安全 Cloud Native
阿里产品专家:高情商的技术人,如何做沟通?
不愿沟通是固执,不会沟通是傻瓜,不敢沟通是奴隶。——德拉蒙德
阿里产品专家:高情商的技术人,如何做沟通?
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四个要点,互联网营销
  要点一:要确立竞争对手   创建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确立竞争对手。   任何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业务,其生意都从既有行业与竞争中转化而来。汽车的生意从马车转化而来,飞机的生意从铁路和轮船转化而来,可乐的生意从酒类饮料转化而来,亚马逊的生意源自传统书店,Google的生意源自雅虎(综合门户),百度(中文搜索)的生意源自Google,从战略脉络看,整个商业界都是如此。
148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