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Vault徐永兴谈软件架构决定服务优势

简介:
  
  对于存储行业来说,由于其相对其他产业的高门槛,用户购买产品之后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更多的安装、调试、培训等等后续服务才是厂商和用户都更加关注的问题。由于国内用户的传统消费习惯,并不习惯为服务或与之相关的内容买单,但经过多年的市场以及现实情况的教育,用户业已认识到服务是其整个IT架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用户困境

我们从众多的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中也看到了,服务已经占据存储供应商营收中很大一个比重。在CommVault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徐永兴看来,在今天的数据管理或者备份市场里,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用户不知道如何去操作软件。很多用户,虽然购买了相关的产品,但并没有应用起来。备份软件比较复杂,虽然价格并不昂贵,但是它很复杂,牵扯的东西很多。本身要作出好软件,让软件不大出错就很难了,更难的是找不到那么多人来管理。以税务行业为例,国税如果弄到地市一级,每个地市都自己做一套备份,至少需要300个IT专家来管理这个备份,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很大的原因。

在徐永兴看来,虽然CommVault的软件用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很多程度上还是需要合作伙伴提供一些服务。很多时候,用户面临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而是他并不知道如何去配置软件、如何操作,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用户当地的CommVault合作伙伴以及CommVault的培训中心,就会给用户提供很多帮助。

软件架构支撑服务优势

对于相比其他友商所能提供服务,徐永兴认为CommVault的“软件架构决定服务优势”。CommVault提供的是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对于传统软件来说,在过去的时间段里面,随着业务的增长,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可以解决用户问题的。随着用户业务增长,传统软件可能已经解决不了用户的问题。

CommVault推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和架构决定了服务优势,是传统软件无法比拟的。比如CommVault软件提供了预查软件环境功能,用户只要轻松地点击一个按纽,就可以知道目前整个软件运行环境是否正常。对于CommVault软件,还提供自动更新补丁功能,传统的很多软件在使用中如果遇到问题,会提示用户安装补丁,而用户并不知道去哪里找这个补丁。使用CommVault软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个技术叫自动更新补丁,用户不用担心到哪里去下载补丁,在CommVault的软件架构里面可以去自动更新补丁,从网上下载补丁然后自动安装。

通过CommVault软件架构的设计就可以看到,比如预检查软件环境、自动更新补丁,甚至自动收集日志等等这些新的功能,可以很快速地去定位问题的所在。所以,CommVault服务的支持能力体现在不仅是解决了现在的问题,同时还帮助用户去解决可能在未来使用软件当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CommVault的“软件架构决定服务优势”。

服务体系

CommVault服务体系主要分为四大块,教育培训、安装服务、顾问服务以及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特有支持模式。而其中,安装服务和顾问服务合起来称为专业服务。对于安装服务,不仅有CommVault自己的安装,同时也有符合资质的合作伙伴进行安装服务。

对于顾问服务可能会包含很多内容,包括怎么给用户做一些信贷上的条约,以及如何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CommVault的软件产品。

针对中国的技术支持,就是在CommVault支持模式当中,在中国很多时候会通过电话,在美国等其它地方会通过网络或者其它方式去处理。在中国,会有专门的400电话,另外,CommVault同样建议用户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在网上自己创建问题,把问题提交到支持系统来,服务体系一样可以看到然后进行联系。

CommVault产品跟其他厂商产品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一个软件里面放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代码,能够非常快地清楚地知道到底出错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CommVault除了提供教育培训、专业服务,包括安装服务、顾问服务以外,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如果真的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呢?CommVault公司已经在北京已经成立了售后技术支持中心,有专门的400电话,用户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首先,他通过庞大的知识库体系自己去尝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用户可以拨打400电话,在400电话里面,通过确认用户信息以后,会给用户开一个列表,转给一线专家,一线专家如果解决不了会立即把相关问题紧跟着送到二线专家,二线专家如果再解决不了,可以快速地到美国技术支持中心,在美国技术支持中心有相应的很多专家会及时去做处理。

在上述这些同时CommVault还有认证过的合作伙伴,做现场服务提供者,同时,CommVault自己也提供这种现场服务活动。而在整个售后支持流程中,被特别强调的一点,叫远程诊断并解决Webex。Webex可以非常有效、快速地响应客户,另外,因为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可以不受到时间或者距离的限制。曾经有青海的一个客户,有个问题在中国搞不定,通过Webex跟美国专家解决问题。

徐永兴始终强调产品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在他看来CommVault产品本身有能解决用户可能面临问题的一些功能,软件本身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少一点。比如说备份成功率,国外有统计,国外的大型客户基本要求在98%、99%以上的备份成功率,如果都是成功的,在技术服务等等方面需求相应就是降低。所以反过来看,这些都是技术支持的一部分。

 
作者:刘强
来源:51CTO
目录
相关文章
|
9天前
|
UED
服务架构中的数据驱动设计
【5月更文挑战第13天】数据驱动设计是依据用户数据进行网页设计的方法,旨在通过测试了解用户需求并优化体验,从而增加流量和转化率。设计师应避免主观感受影响设计,因个人偏好可能与用户需求不符。数据驱动设计能减少偏见,提高转化率和销售额,是一个迭代过程,不断实验和优化。虽然有些人担忧可能限制创造力,但其实它仍需要创新和妥协。随着业务、用户和技术变化,数据驱动设计提供持续改进的解决方案。
37 0
服务架构中的数据驱动设计
|
17天前
|
JSON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KOI 后台新的架构下,webshop如何消费后台服务 - websocket 初始化
KOI 后台新的架构下,webshop如何消费后台服务 - websocket 初始化
14 0
|
17天前
|
缓存 微服务
01.【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AP和CP,你选哪个? -- 客户端容错
【5月更文挑战第12天】客户端容错机制确保在服务端或注册中心故障时仍能正确发送请求。当服务端崩溃,由于延迟,客户端一段时间内仍会尝试发送请求。客户端应实施 failover 策略,即检测到调用失败后,切换到其他节点重试,并将故障节点从列表移除。延时通常等于服务端与注册中心心跳间隔加通知时间。若网络问题导致客户端无法访问服务端,客户端应发送心跳以检测服务端状态,成功则恢复,连续失败则视为崩溃。若客户端无法连接注册中心,它应使用本地缓存并考虑退出。
19 1
01.【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AP和CP,你选哪个? -- 客户端容错
|
17天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探索云原生架构的未来:如何优化资源管理和服务部署
【5月更文挑战第6天】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原生技术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此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件及其在资源管理和服务部署方面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容器化、微服务及自动化管理的实践案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以利用云原生技术实现更高效、灵活且可靠的IT基础设施。
37 2
|
17天前
|
微服务
01.【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AP和CP,你选哪个?-- 高可用性
【5月更文挑战第4天】注册中心通过心跳检测服务端状态,当心跳失败时预判服务端崩溃并通知客户端停止使用。心跳机制应对网络不稳定,需平衡重试次数与间隔,避免误判和延迟。即使如此,从服务端宕机到客户端获知仍存在时间差,因此需要客户端具备容错能力。
30 0
|
17天前
|
微服务
01.【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AP和CP,你选哪个?-- 服务端崩溃检测
【5月更文挑战第3天】保证服务注册与发现的高可用需关注三个方面:服务端崩溃检测、客户端容错和注册中心选型。服务端崩溃时,注册中心通过心跳检测来识别,若心跳中断,立即通知客户端服务不可用,同时持续尝试恢复心跳。若一段时间后仍无法连接,则断定服务端彻底崩溃。这种方法兼顾及时故障通知和防止误判。
36 8
|
17天前
|
微服务 中间件 Nacos
01.【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AP和CP,你选哪个?-- 面试准备+基本模型
【5月更文挑战第2天】面试准备应涵盖公司所使用的注册中心类型及其优缺点,了解其集群规模、QPS和机器性能。准备故障排查及优化案例。若公司未采用微服务,可熟悉ZooKeeper、Nacos或etcd的基本特性以讨论注册中心概念。面试时,可将话题引导至服务注册与发现,如被问及特定中间件,阐述为何选择它并讨论优缺点。当涉及微服务高可用性时,可强调服务注册与发现的作用。基础模型部分,需解释服务上线和下线流程,提及注册数据和分组功能,并举例说明。最后,简述服务注册与发现的高可用挑战。
35 8
|
17天前
|
缓存 微服务
01.【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AP和CP,你选哪个?-- 服务注册与发现模型
【5月更文挑战第1天】本文探讨了服务注册与发现的关键作用,在微服务架构中,这一概念常出现在面试中。文章深入讲解基础模型,包括服务端注册、心跳维持、客户端缓存及服务端下线流程,并强调了高可用性的重要性,涉及服务端崩溃检测、客户端容错和注册中心选型。通过分析客户端、注册中心和服务端之间的交互,提出如何应对潜在故障的策略,以构建稳定的微服务架构。
37 3
01.【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AP和CP,你选哪个?-- 服务注册与发现模型
|
17天前
|
负载均衡 Java API
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API网关与服务熔断策略
【5月更文挑战第2天】 在微服务架构中,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与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API网关和设计合理的服务熔断机制来提升分布式系统的鲁棒性。我们将分析API网关的核心职责,包括请求路由、负载均衡、认证授权以及限流控制,并讨论如何利用熔断器模式防止故障传播,维护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文章还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技术和工具,如Netflix Zuul、Spring Cloud Gateway以及Hystrix,以帮助开发者构建一个可靠且高效的微服务环境。
|
17天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监控
【Go 语言专栏】构建高可靠性的 Go 语言服务架构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Go语言构建高可靠性的服务架构。Go语言凭借其高效、简洁和并发性能,在构建服务架构中备受青睐。关键要素包括负载均衡、容错机制、监控预警、数据存储和服务治理。文章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些要素的具体步骤,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应对挑战的策略,强调了Go语言在构建稳定服务中的作用,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指导。